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业界 >  >> 
锂电铜箔如何在“内卷”中“破局”|环球热推荐
来源:高工锂电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25 09:01:21

近年来,随着全球“双碳”目标的战略驱动,在动力电池市场和储能电池市场高速增长的带动下,锂电铜箔市场也迎来了快速扩张。


(资料图)

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(GGII)数据显示,2022年全球锂电铜箔出货量达56万吨,同比增长46%。

其中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铜箔生产基地,2022年中国锂电铜箔出货量为42万吨,同比增长50%,在全球锂电铜箔出货量中占比高达75%。

但在国内铜箔市场如此快速扩张的背后,种种问题无法让人忽视。当“内卷”已成为锂电材料行业2023年的关键词,铜箔方面也不例外。

繁荣背后的隐忧

一方面,产能扩张所带来的供需矛盾成为行业内急需克服的难关。

在近期举行的2023高工锂电材料大会上,诺德股份常务副总裁陈郁弼在圆桌会议时表示“未来肯定供大于需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,可能要持续至少两年。”

这是因为,在供应端,我国锂电铜箔产能自2017 年以来处于稳步增长状态,而到了2020年铜箔行业开始进入加速扩张时期,2020年及2021年投建的产能在2022年开始集中投产。

2023年铜箔扩产热度仍然不减,龙鑫科技、日盛铜箔、华创新材、温州宏丰等企业都公布了一批铜箔生产项目。

根据GGII预计,2025年中国锂电铜箔出货量将达到105万,较2022年增长倍。

需求端,作为锂电铜箔最大应用市场的动力电池领域,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坡,新能源车的产销增速均不及预期,这导致对铜箔的需求量增速降低。

“内卷”的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行业内低水平竞争加剧,中小企业生存经营困难。

锂电铜箔作为无差异产品,市场准入门槛低,越来越多标准铜箔及传统炼铜企业进军锂电铜箔行业,导致竞争逐渐激烈。

这也对头部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花园新能源董事长潘建锋在2023高工锂电材料大会上表示,“锂电铜箔在行业里面头部企业集中度在过去五年是不断降低的。”

而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的则在于铜箔加工费的价格。如前文所言,供需不平衡的市场现状直接导致了行业加工费持续走低。根据业内的说法,“铜箔价格每年跌5%。”

随着铜箔加工利润率下降,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内部成本较高,当利润无法覆盖支出时可能进入经营困难期。

另外,由于行业内价格战已然开始,追求“便宜、成本低”的价值主张无疑让行业内艰难竞争环境雪上加霜。

多维度力寻“破局”之路

不破不立。对于行业内的困境,铜箔企业从多维度出发探索产业升级发展之路。

在产品研发上,在下游市场对锂离子电池更高能量密度、更低成本、更好安全性的性能要求下,锂电铜箔向高密度、轻薄化方向发展,众多企业加大研发力度,力争研发厚度更低的极薄铜箔。

由于锂电铜箔行业供大于求主要在于6µm以上铜箔生产过剩,6µm以下铜箔仍处于供不应求、产能存在缺口的状态。

随着铜箔企业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电池企业应用技术的逐步提高,5µm/µm及更薄的µm/3µm铜箔的产业化技术日益成熟,产能方面将逐步提高。

目前来看,诺德股份、九江德福、灵宝华鑫、中一科技、铜冠铜箔以及圣达电气等企业已掌握极薄铜箔技术且实现量产。

此外,高抗拉铜箔、复合铜箔等新型铜箔产品也成为企业新的技术竞争点。其中,复合铜箔在安全性能、原材料成本以及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方面优势明显,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。

据统计,金美新材料、汉嵙新材、宝明科技、光腾微纳等企业已经实现复合铜箔的小批量量产。

2023高工锂电材料大会上金美新材料董事长臧世伟致辞时表示, 金美新材料2020年已实现第二代6µm铜复合集流体批量化生产及商品化装机应用。

此外,诺德股份、双星新材、方邦股份、元琛科技、万顺新材、嘉元科技、英联股份等复合铜箔厂商处于送样阶段。

在经营战略上,随着上下游厂商纷纷加快布局海外的步伐,跟随锂电整体产业链“出海”掘金也成为铜箔企业的发展新机遇。

虽然海外铜箔技术起步较早,部分日本、韩国企业早在2005 年已掌握超薄铜箔生产技术,但由于技术迭代及实现量产的时间周期较长,海外极薄铜箔产能及渗透率较国内落后。

而随着全球电动化转型加速,欧美、东南亚等地成为锂电企业厮杀的主战场,日进、SK Nexilis、索路思、三井金属等日韩铜箔企业在积极壮大锂电铜箔业务,开始兴建铜箔工厂。

对此中国铜箔企业也加快了“抢滩”海外市场进程。今年2月,海亮股份宣将在印尼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;

5月,诺德股份发布公告称,与比利时瓦隆州外贸暨外国投资总署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,拟在当地投资设立生产基地,一期项目规划年产能3万吨锂电铜箔、FDC100万片、PI加热膜100万片,项目总投资预计5亿欧元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